本網訊(通訊員 歐亞梅 萬婷 文/圖)11月17日,由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的第二屆“黃炎培杯”中華職業教育非遺創新大賽暨非遺職業教育成果展示會在重慶順利落幕,大賽吸引了全國26個省市115所應用本科、職業院校的418個項目參與競技。我校精心準備、充分備賽,經過激烈角逐,學校分別斬獲“非遺教育特色院校”“非遺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重量級獎項,4個參賽作品取得3銀1銅的優異成績,是獲獎率最高的學校之一,成為現階段湖北省高職院校中非遺領域的領軍高校。

理念引領教育 非遺打造特色
本次大賽設立3個類別項目,分別是“非遺作品獎”“非遺教學成果獎”“非遺教育特色院校獎”。其中“非遺作品獎”為現場展示評獎,“非遺教學成果獎”與“非遺教育特色院校獎”是通過事先提交文字總結材料,結合現場作品獲獎情況加權而成。由于理念鮮明、注重傳承,以及4個作品3銀1銅的評分,我校從115所高校中脫穎而出排名前10,摘得“非遺教育特色院校獎”;《“尊楚藝 崇匠心 重傳承”理念引領的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課程建設與實踐》榮獲教學成果二等獎。


本次參賽在招就處組織下,展開了傳媒藝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技術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跨界協作,是專業群教學改革創新的勇敢嘗試,為學校教育教學資源整合、跨界創新提供更多元的可能性。
作品立足湖北特色,以黃鶴樓、武漢市花梅花、恩施西蘭卡普、沔陽地方戲為載體,通過非遺剪紙、茶藝表演、文創影像、傳統文化整體展示空間綜合展示與表達,同時打造了“云上非遺”數字影像成果,用新媒體手段首次展示我校非遺傳承與教育成果,進一步擴大我校在全國高職非遺教育與傳承中的影響力,形成“湖科非遺特色”。

黃鶴無恙歸來武漢感恩有你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郝明金等領導人親臨我校展位觀摩參賽作品,對我校戰疫題材作品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贊揚!

《武漢,我們在一起》大型抗疫剪紙作品以武漢的地標——黃鶴樓剪紙為中幅,輔以6類人群的6個精彩瞬間(解放軍集結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建造者、醫護人員陪老人看夕陽、黨員下沉自愿者消殺和宣傳,雪中外賣小哥、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以記錄式的電影膠片形式進行呈現,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傳達黃鶴無恙,武漢感恩的情懷!
該作品是我校師生在解封復工復產復學后,用1個月的時間親手剪裁而成,本次參賽成為大賽的網紅打卡點,引起觀眾情感的共鳴,紛紛駐足留念。

本次參賽得到了湖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與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省職教社專職副主任陳南軍與校黨委書記劉義、副校長宋移安多次親臨備賽現場指導。賽后指示要以本次參賽為契機,及時總結非遺傳承與教育經驗,提煉教學成果,打造優秀參賽作品,推動我校在雙高建設中的發展,促進湖北地域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努力打造我校成為湖北高職非遺文化交流重要平臺與窗口,為湖北非遺文創發展與創新提供更多的湖科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