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農瓏/文)11月18日晚,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精心打造的紅巖精神特色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在我校學術報告廳舉行。展演結束后,廣大師生紛紛表示深受教育、深有感觸。
甘做無名英雄的紅色女特工張露萍不幸被國民黨秘密殺害,至死保守黨的秘密的故事演繹,讓現場不少師生觀眾潸然淚下。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譜系中的重要一脈,我們作為思政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去深入發掘更多革命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使之成為我們的寶貴政治財富、精神財富,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中用以引導學生堅定目標、踏實做事,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教學資源。
——思政課部教師湯傳文
《紅巖》是一部催人奮進,促人前行的匠心之作,學校此次組織一次如此精彩的《紅巖》故事匯演,不僅讓學生在現實演繹中讀懂歷史,更讓教師在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中深受革命先輩的精神教育,撼動人心,發人深省,受益匪淺,值得我們在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習,將革命先烈的紅色精神傳承到大學生中去。
——經濟貿易學院學工辦主任沈雁君
整場展演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是精神上的洗禮,革命故事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紅巖精神非常具有教育意義,是一種對理想信念的執著,這種信念需要我們一代一下傳承下去。其實我們在回顧一段歷史,講述一個故事,就是挖掘歷史背后蕩氣回腸的真實印記和時代精神。我要把“紅巖精神”帶到工作崗位上,把“紅色基因”傳遞下去,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潛心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工商管理學院輔導員余雙雙
一代偉人立紅巖風骨,一種氣節樹紅巖精神。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理想信念深深觸動了我,演員們動情的表演深深感染了我,一個個只曾聽說過的故事,活靈活現的出現在眼前,不禁令我熱淚盈眶,我定追隨先輩的步伐,更加堅定的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楊涵宇
展演以時空交錯的“講述+情境表演”的敘事方式,生動詮釋了偉大的紅巖精神。穿過歷史的隧道,走進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從甘做無名英雄的紅色女特工張露萍、面對嚴刑拷打毫不畏懼的江竹筠、傾盡家財奉獻革命事業的王樸等紅巖英烈的身上,我更加深入地領悟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傳媒藝術學院輔導員郭微微
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創新學生思政教育形式,讓師生更為真切的認識到我們的歷史是一筆寶貴的遺產,演出讓我們穿越時空到無產階級革命家奮斗的年代,看到他們英勇無畏、鞠躬盡瘁的鮮活模樣,期待更多特色思政課走進校園。
——軟件工程學院輔導員高苗苗
今日觀演后感觸很深,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哪有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負重前行,愛國之情和對先輩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感謝今天把這一幕幕演繹出來的人,故事感人,演繹動人。
——經濟貿易學院2020級學生莊健龍
看完紅巖革命故事的展演我十分震撼!王樸、江竹筠烈士的感人故事看得我熱淚盈眶,這些故事不僅僅是要我們牢記革命先驅的不朽,更是讓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基因”就像滾滾長江水,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要做基因傳承人,堅定理想信念,要成長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軟件工程學院2020級學生牟王立
從前都是在書本上了解歷史,沒想到會有一天在校園的舞臺能夠觀看一場如此生動的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其中劉國鋕烈士面對敵對勢力,表現出對共產黨堅定無比的信念,我被深深地折服。因此對烈士們最好的緬懷就是繼承,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信工程學院2020級學生陳思
我覺得紅巖精神體現的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一面旗幟,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促使人們不怕千難萬險,鍥而不舍,百折不回,始終不渝地追求。我也非常敬佩那些革命英烈,是他們給我帶來了現在的安寧,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這種精神,爭做新時代優秀青年。
——機電工程學院2020級學生葉俊美
紅巖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印象最深的是金永華先輩說:“關鍵時刻怎樣做一個人,做一個對國家、民族、社會有用之人。”作為一個班委,我們應該做一個對社會、學校、自己的有用之人。我們應該學習紅巖精神,將紅巖精神落實到實處,真正貫徹紅巖精神,爭做新時代的“紅巖人”。
——工商管理學院2020級學生周愛平
18日晚在關山校區6號樓報告廳觀看《紅巖》展演,聽著講解員細致的講解,看著一張張當年的照片,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靈魂震撼了,眼眶止不住地潮濕。以后我會把“紅巖精神”帶到自己的學習、工作上,不斷提高自己,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出一份力。
——傳媒藝術學院2020級學生廖月月
本次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講、誦、展、演等青年喜歡的藝術形式,一改學術講座、課堂教學等傳統教學模式,推動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達到思想性理論性相融、針對性教育性相融、親和力藝術性相融,厚植青年愛國主義情懷,引導青年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到發展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